欢迎来到 旅游联播网!!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 极致之旅 >正文

赏精美碑拓 品历史文脉 “贞珉留声——天津地区历代碑刻拓片展”开幕 鲜于璜碑原拓首次亮相

时间:2025-08-19 文章来源:天津日报 作者:佚名

  昨日,“贞珉留声——天津地区历代碑刻拓片展”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(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)拉开帷幕。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珍贵的碑刻拓片,其中,《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》(鲜于璜碑)原拓首次公开露面。通过这些珍贵的碑刻拓片,观众仿佛穿越时空,与历史对话,感受岁月沉淀下的文化魅力。

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单位对天津地区古代碑刻开展了系统整理,现存各类碑刻拓片660余件。此次展览是对40余年碑刻文献整理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,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天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绝佳契机。

  步入展厅,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件朱红色的“寿”字碑拓。策展人王菁介绍:“这件《清寿字碑》拓片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采用的是朱拓,比较少见。在古代,朱砂颜料很珍贵,古人秉持珍惜之心,使用时颇为节制,除了特定时节,一般很少使用。我们选入这件作品,就是因为它作为一件朱拓,非常美观,艺术性也比较高。”

  作为此次展览中的“明星展品”,《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》拓片由金石碑帖鉴赏专家、器物传拓名家马子云手拓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鲜于璜碑1973年出土于武清区,现藏于天津博物馆,其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引起学界关注。碑呈圭形,碑首阳面中部为“凸”字形碑额,阳文篆书碑名,碑额两侧刻青龙、白虎,额下有直径11.3厘米的圆穿,碑首阴面刻朱雀。该碑可与《张迁碑》相媲美,是汉隶书法的重要代表作品。其结构严整丰腴,宽博厚重,用笔多以方笔取势,点画起止处含蓄沉着,笔画粗细变化丰富,字形长短参差,跌宕有致。碑阴字形大小不一,变化自然生动,展现出汉代隶书的独特韵味。它在汉隶中独树一帜,融古朴、雄壮、稚拙于一炉,堪称书兼众美者。直至今日,仍有学者从内容、文字、书法等不同维度对其展开研究。

  此次展览精选了20余件碑刻拓片精品,除鲜于璜碑拓片外,还有记载天津得名“大事件”的《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碑》拓片,碑上所记“夫天津小直沽之地,古斥卤之区也。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,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,因赐名曰天津。筑城凿池,而三卫所由立焉”,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。《元八思巴字残碑》拓片及实物,作为天津地区仅见,为研究元朝官方文字提供了关键实证。被誉为“京东第一碑”的《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》拓片,兼用楷、行、草三种字体,开碑文书写先河,记述了蓟州和盘山的历史变化以及千像寺的创建过程,是研究盘山历史、地理、物产以及辽代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。

  此外,展览还涵盖了墓志铭与经幢等内容。如《明盘山天成寺经幢》拓片,梵文、汉文兼镌,上部镌刻佛塔图案,下部镌刻坐佛一尊,极具艺术与文化价值;《隋王药石子墓志铭》原石及拓片,是天津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方隋代墓志。